【评析】,此诗作者张演唐懿宗咸通十三年 进士及第其他
【评析】 此诗作者张演,唐懿宗咸通十三年(873)进士及第,其他不详。一说,作者为晚唐诗人王驾。王驾字大用,自号守素先生。唐昭宗大顺元年(890)进士及第,官至礼部员外郎。《全唐诗》存其诗六首。今依《千家诗》旧本,仍作张演。
此诗描写江南农村春社时的欢乐景象,记录了乡村的节日习俗。虽不曾见过社日的人,读了此诗也能对社日产生大致的印象。古人有春社、秋社,祭祀土神以祈丰收、福寿、聪明等。“社日男女辍业一日”,集体欢宴,吹箫打鼓,各种表演,十分热闹。但这首诗的高明在于,诗人没有一个字正面写社日情景,却又十分形象地写出了节日的欢乐。
诗歌起首二句写鹅湖一带的村居风光与百姓生活的富足。“稻粱肥”可见庄稼长得很好,丰收在望。点出猪圈、鸡埘,是暗示六畜兴旺。两句声音响亮,充满了节日的喜庆气息。“半掩扉”写出民风淳厚,夜不闭户,太平安宁。同时暗示村民参加社日都不在家,为下文做铺垫。后二句仍然没有正面写社日,而是写散了社之后的景象,用一个特写镜头“家家扶得醉人归”,精妙地衬托出村民在社日中的欢乐、尽兴。
从侧面入手,通过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暗示烘托农村社日的热闹、老百姓的尽兴快乐,是此诗最大的特色,读后回味深长。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节令名,清明节前一或二日。古人于寒食节禁火三天,只吃冷食。
春城:指长安。
御柳:宫内御苑中的杨柳。
“日暮”二句:寒食节禁火,但皇宫可燃烛,并传火给权臣贵近之家。汉宫:此喻唐宫。五侯:有多种说法,一说指西汉成帝封诸舅王氏五人为侯,一说指东汉外戚梁冀一族的五侯,一说指东汉桓帝时宦官单超等同日封侯的五人。此处泛指权贵之家。
【评析】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进士及第,但一直在藩镇幕府任低微职务,唐德宗读到此诗后,十分赏识,特意加封知制诰,一时颇负盛名。
此诗写长安春日的景象及寒食节的宫廷习俗。诗歌前二句写京城长安寒食节时候的景物,写得十分大气。首先点出“春城”,然后紧紧抓住典型的景物,花和柳。“无处不飞花”,“飞”字用得很传神,写出处处有落花随风飘舞,但毫无伤感,只觉落花落下复扬起,似与春风相追逐相嬉戏,春意无穷。而和煦的东风吹过,满城杨柳轻轻柔柔的斜斜飘拂,也给人春意融融的感觉。而特意点出“御柳”,打上帝王的标签,显出皇城太平气象,颇有雍容气度,为后二句写皇恩浩荡做了铺垫。
后二句紧扣一个细节,写皇帝向皇宫贵族和亲近大臣派发蜡烛,以示恩宠。“轻烟散入五侯家”,“轻烟”二字,扣住日暮这一时间来写,细写蜡烛散发出的淡淡烟雾,既有一种形象感,更有一种祥瑞之气。这两句因小见大,举重若轻,将皇家的赏赐写得潇洒自如,难怪德宗皇帝看了会特别喜欢。
通常评论者都认为此诗具有讽刺意味,主要是因为诗中的“五侯”用典涉及宦官问题,汉桓帝时,曾封徐璜、单超等五个宦官为侯,而唐德宗时代,也正是宦官专权的时代,因此人们认为后二句是对皇帝宠幸宦官的讽刺。这种说法自有其道理,但古人写诗,“五侯”“五陵”多只是权贵豪门的代称,而且讽刺一说和整首诗歌欢愉的情调似乎不太协调。
- 郭齐勇,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曾说“今人率言‘革[图]
- 惟乾冀元亨(一四八二至一五二一)号闇斋楚之武陵(湖南常德)人[图]
- 康王戴了麻制礼帽穿着黑白两色斧形花纹的丧礼服由西面的宾阶走上[图]
- 无恒没有恒心过当之语过分而不恰当的话痛下针砭比喻痛彻尖锐地批[图]
- 又蠲(juān)除去免除[图]
- 杀(shài)简省文理繁情用省文理威仪情用忠诚“文理”表现于[图]
- 故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图]
- 沙丘地名在盟津河之北盟津河在今河南孟津县一带椁(guǒ)套在[图]
- 这是一篇写古人诗画创作的文字这里指拙劣的画技如同涂鸦不可取用[图]
- 恝(jiá)无忧无虑的样子 共通“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