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百色KTV招聘网 > 百色热点资讯 > 百色励志/美文 >  昨天见到福建官差顺路带来你的《致徐中丞书》我以为你所寄家书在

昨天见到福建官差顺路带来你的《致徐中丞书》我以为你所寄家书在

2022-08-08 16:59:31 发布 浏览 889 次

昨天见到福建官差顺路带来你的《致徐中丞书》,我以为你所寄家书在里面,就直接拆开看了。我看见你书写潦草,多用行书。信中的称谓和格式都不妥当,我认为十分不可取。树人先生今年已经七十四岁了,比我年长了二十岁。我和他虽然在朝的官职名位相同,但我对他还是时常保持谦逊的态度。你给他写信,应该用红单小楷书写,书信外面的称呼用全称,落款用愚侄。如果按照京城中流行的款式,用大单片也可以。初次给他写信,你尤其应该小心谨慎,岂能潦草对待而没有一点敬意?不仅仅给总督巡抚一级的长辈写信应该这样,即使是你写给同乡或外省中与我官职名位相同的长辈,别人如果愿意和你交往,你都应该执子侄辈的礼节,不能够流露出一丝一毫的骄傲自大。不单单在这些人情世故上应该保持谦逊敬慎之心,即使是读书学礼,也要这样。在身份上,以谦卑的姿态表示对他人的恭敬,敬重父亲的朋友,这是我特别应当对你强调的。如果有人写信给你,希望通过你来找我或其他当事人,你都应该委婉而明确拒绝,就说自己与当事人向来没有交往,或者家父一贯严格规定我不能干涉家庭以外的事情,这样将道理讲清楚了,别人也不会在心里怨恨你。总而言之,每当提笔写信,就应该十分谨慎而充满恭敬的态度,以免给人留下话柄,以免带来过失和悔恨。 折弁(biàn):古时称专为地方大员送奏折到京城的邮差为折弁。他们在办公差的时候,顺便为人传递家信。弁,古时候的一种低级军官,或军官的侍从。徐中丞:徐宗幹,字伯桢,又字树人。江苏南通人。嘉庆二十五年进士,先后在山东、福建任职。同治元年至五年任福建巡抚。清朝对巡抚尊称为“中丞”,故称徐中丞。同官:官职名位相同。当时左宗棠任浙江巡抚,徐宗幹为福建巡抚。倨傲:骄傲自大。敬父执:敬重父亲的朋友。话柄:被人拿来做谈笑的言行或行为。尤悔:过失与悔恨。语出《论语·为政》:“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在这封家信中,左宗棠严厉批评了儿子给福建巡抚徐宗幹的书信中在格式上表现出的不恭敬,耐心给孝威讲解写信要注意的礼仪,从称呼、字体到纸张的选择,都一一加以指导。同时举一反三,告诉儿子在诸如此类的书信交往和待人之道上应该注意的事项,特别强调不要替人向父亲说情谋事。可见他家教的严格与细心,也可看到一位远隔关山的父亲,即使军政繁忙,也不忘抓住点滴机会密切关注子女的健康成长。

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中国是礼仪之邦,最重礼节,最崇礼制。崇尚礼仪是律己敬人的表现,它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左宗棠虽身居高位,但他教导儿子,作为晚辈,对待父亲的同事和朋友,要秉持恭敬和谦卑之心,放低自己的位置。做一个“懂礼”的谦谦君子,最重要的是内心保持恭敬,然后才能将这种恭敬转化到行动上来,做人做事才会依礼而行,不逾越规矩。他耳提面命的良苦用心,无形中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孝威将礼的观念根植于内心,并成为日常行为的基本准则。今天的父母也应该以身作则并教会孩子吸收传统文明礼仪的精华部分,古为今用,学习恭敬地对待长辈,谦逊地与身边的人相处,争取人人都成为一名文质彬彬的君子。

与孝威(不可轻言时政得失和人物臧否)

谕孝威知之:

尔榜后已分何部?少年新进,诸事留心考究,虚心询问,借可稍资历练,长进学识。切勿饮食征逐,虚度光阴。每日读书习字,仍立功课,不可旷废间断。闻王老师清俭①耐苦,人品心术甚为人所莫及,尔可时往请其教益。总要摆脱流俗世家子弟习气,结交端人正士,为终身受用,勿稍放浪②以贻我忧。时政得失、人物臧否③,不可轻易开口。少时见识不到,往往有一时轻率致为终身之玷④者,最须慎之又慎。

闰月初七日漳州大营

科举考试放榜后,你被分到了哪一部?你是少年登科,凡事要多留心,虚心向他人求教,借这样的机会增进自己的学识,增长见识。千万不要将心思放在宴请应酬和频繁交往上,以免浪费光阴。每天读书写字,仍然要像以前一样完成每天的功课,不可荒废间断。听说王老师为人十分清廉俭朴,能吃苦,道德人品都非寻常人所及,你可多去向他请教。一定要摒弃世家子弟轻浮不实的不良习气,与品行端正的人交朋友,互相切磋学习,这样才会终身受用,不可稍有放浪让我替你担忧。关于时政得失和对他人的品头论足,要少发表意见,少参与议论,免得祸从口出。少年时期见识浅陋,往往会出现因一时的轻率举动而造成终身的污点的情形,这是必须慎之又慎的。清俭:清廉俭朴。放浪:放纵不受拘束,行为不检点。臧否:褒贬、评论的意思。玷(diàn):原指白玉上的斑点,这里指行为上的污点。

在京城的儿子时刻牵动千里之外父亲的心。除了继续教导孝威要持之以恒完成日课、多向人品高尚的师友请教和少交游外,他在这封信中还特别告诫儿子不要逞一时口舌之快,而留下终身的遗憾。

少年轻狂、指点江山、好为大言,这是年轻举子们的通病。尤其是一群在京城会试的举子,初出茅庐,历练不足,却自诩满腹经纶,纵览古今,感觉自己要从“十年寒窗无人问”的状态进入“达则兼济天下”的阶段了,因而怀有满腔的入世热情,认为天下事不过尔尔,特别对时政得失和人物臧否感兴趣。殊不知,从书本到实践,从纸上谈兵到躬行入局,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更何况,枯坐书斋的读书人对世事人情的体会是非常有限的,似懂非懂和一知半解的时候恐怕居多。在左宗棠生活的那个帝王统治时代,还是按照孔子所教导的“敏于行而讷于言”为妙,免得祸从口出后一世悔恨。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